向江圖強 九江攻堅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一個因江而名、因江而興的城市,如何“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善作為”?九江的答案是,大力推進制造業、文化旅游、基礎設施“三大攻堅行動”。

  今年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9%、國內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0.38%、九江港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9.06%。數字無言,卻是九江向江圖強、聚力攻堅最響亮的“戰報”。

  夯實制造業底座 挺起產業脊梁

  制造業是九江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石化化工產業又是支撐九江制造業的臺柱子。2024年,九江石化化工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224.9億元,增幅達9.3%。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主攻方向,九江正在書寫一份可圈可點、頗具分量的成績單——

  九江石化產業園,總投資105.69億元的九江石化年產150萬噸芳烴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建設正酣,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每年新增營收超400億元,帶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彭澤工業園區磯山化工園,總投資100億元的江西心連心二期大項目實現一次開車成功,工藝裝備技術達到行業頂尖水平;永修云山經濟開發區星火工業園,星火有機硅“鳳凰”項目建成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有機硅生產基地。

  長江之濱,活力澎湃。在九江的產業版圖中,既有石化化工、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的“實力擔當”,也有新能源、低空經濟、綠色智算、氫能船舶等新興產業的“后生可畏”,還有未來健康、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航空和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的“硬核布局”。

  在九江經開區,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跨國并購,銅箔年產能提升至19.1萬噸,位居全球第一;在湖口,國能神華九江電廠二期工程4號機組正式投入運營,總裝機容量躍升至400萬千瓦,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清潔煤電企業;在共青城,全省首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建成運營,中航通飛、空中未來等50余家企業落戶;在修水,一條涵蓋研發設計、原材料處理、精密加工、終端應用的完整模具產業鏈初具規模;在鄱陽湖生態科技城,中國電信鄱陽湖智算中心一期300P算力上線投產,二期700P算力啟動建設,全部建成將達到2500P算力,成為輻射全省的綠色智算產業基地。

  今年前三季度,九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9%。這一成績,也是九江開展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接續開展新一輪工業企業技改、“千項技改、萬企升級”行動,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的有力印證。截至目前,九江市超1980家企業完成入企診斷,1038家企業完成改造,累計培育國家數字領航企業2家、國家級卓越級智能工廠2家、國家級5G工廠15家、國家級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企業30家,全市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指數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

  激發文旅融合活力 賡續千年文脈

  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今年國慶中秋假期,九江文旅市場持續火爆、表現亮眼:全市4A級及以上景區入園人數達464.44萬人次,同比日均增長36.4%。

  這背后,是九江深耕文商旅體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旅供給、釋放消費活力,讓“詩和遠方”融入市井煙火、“綠水青山”綻放美麗經濟,全面做活文旅產業的綿綿用力。

  “琵琶亭中看燈光秀,潯陽樓上聽說書,鎖江塔里賞非遺,既有歷史感又有時代氣息,給人豐富的旅游體驗。”行走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來自湖北的游客劉倩感慨地說。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11公里岸線全面煥新,累計接待游客620萬余人次,有效推動引客入城,改變以往游客“只知廬山,不知九江”“上廬山,不落潯陽城”的局面。

  近年來,九江以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為契機,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鏈,創意重現的方式,深入實施文脈溯源、文化遺產保護、文藝精品創作、文旅項目建設工程,賡續千年文脈,突出地域特色,打造長江文化新名片。九動夢工廠、九派之眼、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口段、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彭澤濱江文旅融合展示園等一批爆款項目陸續亮相,填補了九江文旅業態的多個空白。

  一場賽事,奔赴一座城市;一臺演出,增添一方活力。九江以“文旅+”激發消費新動能,培育出一系列節會品牌。連續舉辦三屆長江經濟帶文旅消費季活動、六屆廬山國際愛情電影周、七屆九江國際名茶名泉博覽會,舉辦聲動九江巨星演唱會、《課本里的九江》情景劇巡演、“廬山杯”長江經濟帶龍舟邀請賽、“廬山杯”九江馬拉松賽、贛超等一批活動賽事,不斷釋放文旅消費熱效應。

  今年1至9月,九江累計接待國內游客8420.13萬人次,同比增長10.28%;累計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046.82億元,同比增長10.38%。“悠然廬山 詩畫九江”的城市文旅品牌更加響亮,奮力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璀璨明珠的行動更見成效。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擴大開放路徑

  大江東去,百舸爭流。坐擁152公里“黃金水道”,貫通廣闊內陸腹地,九江有著通江達海、連通全球的先天優勢。

  如何發揮優勢,更好地“走出去”與世界相連?一場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攻堅行動在九江鋪展開來。

  10月23日,我省首趟“長江班列”從九江城西港鐵路專用線上港作業區駛出,發往四川,標志著“長江班列”鐵路運營段成功延伸至我省。這也是九江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加快構建水陸空無縫對接、“公水鐵”多式聯運、通關貿易一體化的現代化運輸體系,奮力打造江海直達、服務全省、輻射周邊的區域性航運中心的又一個亮點。

  作為全省唯一通江達海的一類水運口岸,九江港口發展捷報頻傳:持續推進20個港口碼頭項目建設,建成全省首座萬噸級碼頭國能九江電廠碼頭、全省最大單體工程碼頭瑞昌金絲港碼頭;九江港擴大開放至瑞昌、彭澤港區,“一港五區”大格局全面形成;新增九江至俄羅斯、日本國際直航,九江港集裝箱班輪航線達19條,鐵水聯運發站點達29個;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順利通過實地驗收。目前,九江—上海外高橋航線的班輪每周開行6班,九江港—洋山港航線每周開行5班以上。

  數據顯示,2024年,九江港貨物吞吐量2.23億噸,排名全球港口第31位,較2022年前進9位;集裝箱吞吐量突破百萬標箱。今年1至9月,全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76億噸,同比增長9.06%;集裝箱累計完成74.15萬標箱,同比增長10.06%。

  與此同時,九江公路、鐵路、航運交通網絡加速織密:昌九高鐵建設取得節點突破,廬山站東站房改擴建工程完工,中心城區快速路一期全線通車,九江紅光國際港區鐵路專用線全線開工;G105北澳線西移先導工程、通武高速、G220武穴至瑞昌過江通道計劃年內開工;廬山機場已開通5條航線,“米”字形航線網絡布局形成。

  聚力攻堅再登高,向江圖強起新潮。“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抓調度,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推進,不斷把區位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九江市委書記劉文華表示,展望“十五五”,九江將堅定不移推進“三大攻堅行動”,增強信心、迎難而上,邁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新步伐。

  張 雷 本報全媒體記者 尹曉軍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