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她力量” 護航童成長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婦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接班人。

  “十四五”期間,我省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依據中國婦女和兒童發展綱要,發布實施《江西省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江西省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推動全省婦女兒童事業不斷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健康水平持續提升,核心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我省深入實施母嬰安全、健康兒童提升行動計劃。“十四五”期間,各級財政累計投入3.3億元用于困難家庭婦女“兩癌”檢查,中央及省級政府性基金救助城鄉低收入“兩癌”患病婦女9998人。將“出生缺陷防控服務”“適齡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等納入省政府常態化民生實事,累計為513.53萬人次提供出生缺陷防控服務,省級財政資金1.06億元用于接種HPV疫苗,80余萬名適齡女生受益。

  同時,試點推行“健康副校長”工作機制,全省已有3110所中小學配備健康副校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上升至66.97%,位居全國前列。

  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資源供給更加充分

  全省新增中小學學位、幼兒園園位90.6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5.04%,義務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建成一大批群眾家門口的優質學校;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91.9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28%,提前完成2030年兒童發展綱要目標。

  女性接受終身教育的渠道更加暢通,普通高中、中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比逐年提升;高等學校在校生中女生占比為50.4%,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籍女生占比為58.18%,較“十三五”末期相比有明顯提升。

  我省在全國率先頒布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強化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機制,家庭教育體系覆蓋城鄉。實施江西省指導推進家庭教育規劃和推動社區(村)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幸福贛 家力量”服務品牌,建成覆蓋城鄉的社區(村)家長學校2.1萬個,培養專兼職家庭教育指導者7000余人、志愿者5.7萬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14.2萬場次,惠及家長兒童274.4萬人次。

  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升,重點人群保障充分有力

  “十四五”期間,婦女兒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高位,保障標準持續提高。2022年,建立省級層面嬰幼兒入托補貼制度;2024年,提高生育門診費用保障和住院分娩報銷比例,取消生育住院起付線;無痛分娩和9項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切實減輕群眾生育支出。

  我省連續五年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在全國率先全面實施孤兒區域性機構養育,機構養育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較“十三五”末期增長43.7%,殘疾孤兒(殘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照料護理補貼省定最低標準較2021年建立時提高25%。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情感關懷和心理健康服務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探視巡訪等關愛幫扶措施,全省16萬名“愛心媽媽”結對17萬名兒童。

  2021年,我省女職工產假加獎勵假調增至188天,并給予男方護理假30天,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落實協商延長假,全力保障女職工孕期、產期、哺乳期權益。

  婦女兒童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權益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大力宣傳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不斷提升婦女兒童公共服務水平。數十項與婦女兒童密切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納入省級服務重點內容,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數達4.6個,縣(市、區)基本建有至少1所規范化托育服務機構,積極構建生育友好環境。大力提升交通運輸、商超、旅游景點等場所母嬰設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改造并強化配套政策保障,更好滿足婦女兒童需求。出臺全省兒童友好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和公共場所、設施適兒化改造。贛州市入選全國第二批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建設城市。

  “十四五”期間,我省修訂修正關于婦女兒童和生育等多部關鍵性地方性法規,覆蓋了從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到生育支持、母嬰保健等方面。政法、民政、教育、婦聯聯合建立婦女兒童司法救助協作機制、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家庭教育多部門會商機制、涉案未成年人控輟保學協作配合機制等一系列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機制,構建起更為完善的法治保障體系。

  本報全媒體記者 付 睿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