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石牌坊倒塌砸出一個面子工程“大坑”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陳明華
9月14日,河南平頂山市郟縣馬灣新村一座僅存十余年的石牌坊轟然倒塌。萬幸的是未造成人員傷亡,具體倒塌原因仍在調查中。那么,一座僅有十多年歷史的石牌坊之坍塌,其砸地之聲,在我聽來卻是無比的刺耳!
石牌坊倒塌的原因,或許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石牌坊已有十多年歷史,長期的風吹日曬、自然侵蝕,可能導致石材老化、結構松動。但為何古代石牌坊能歷經風雨數百年卻“老當益壯”屹立不倒,而這座石牌坊短短十余年就“夭折”,這不得不讓人深思。
若歸咎于“自然侵蝕”,顯然太過牽強。石材老化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若當初施工時嚴格遵循建筑標準,建成后定期開展安全排查,何至于這般結果?追問背后,是施工方的偷工減料,還是監管部門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后期維護的徹底缺位,還是從一開始就把石牌坊當成“一次性政績道具”?是該石牌坊的設計使用年限就只有十來年?對這些問題,絕不能含含糊糊,不了了之。
近些年,在村鎮建設中,石牌坊似乎成了“標配”。不少村口鎮口都建起造型美觀的石牌坊,這些石牌坊,造價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多是追求奢華漂亮,至于是否與當地文化底蘊協調,是否契合實際需求,是否與當地財力相適配,往往被拋諸腦后。這些石牌坊,是對公共資源造成巨大浪費,成了個人邀功請賞的工具,是典型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河南石牌坊坍塌事故無傷亡,不等于責任可豁免。一座石牌坊從立項、招標、施工到驗收,每個環節都該有責任人簽字背書。如今牌坊倒了,每個環節都應該過篩倒查,即便時過十余年,只要存在失職瀆職,就該一查到底、一追到底。不僅要追究施工方的質量責任,更要倒查決策層的責任,讓那些為了“面子”罔顧“里子”的干部最終沒有“面子”,并付出應有的代價。
石牌坊倒了,是好事也是壞事。壞事是公共資產付諸東流,好事是它砸出了一個“大坑”,里面不僅裝著所有失職者的責任,更裝著基層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的偽裝和漠視民生需求的表現。我們期待,這個“大坑”能給人警醒:石牌坊撐不起鄉村的“面子”,只有修好了路、辦好了學、解決了村民的急難愁盼,才是真正的“里子”;政績不是靠形象工程堆出來的,而是靠為民辦實事干出來的。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