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制菜之爭:爭的不是概念,是一頓明白飯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9月17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評論員 范晶
“幾乎全是預制菜,還那么貴。”“希望飯店注明是否用了預制菜。”近幾日,羅永浩與西貝餐飲關于預制菜的問題在網絡上持續發酵。
西貝究竟是不是預制菜?從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來看,西貝的中央廚房模式確實不屬于預制菜范疇,但大眾對預制菜的認知很簡單,那就是是否現炒現做。
這場爭論看似是認知錯位導致的,但其實真正讓消費者不滿的,不是中央廚房,也不是預制菜,而是企業沒有做到以良心對待消費者,真正服務于人。
消費者并非不能接受預制菜,隨著鎖鮮、冷鏈等技術的發展,預制菜品能保證口味統一,提高出餐效率。但問題在于,當商家一邊強調菜品“新鮮現做”“現炒現制”,并且因此定價不低,一邊卻使用預制的醬料、半成品食材時,就給消費者造成了落差。不同價位帶來不同的期待值,大家已經為“現做”出了錢、買了單,自然會對這種“文字游戲”產生不滿。
而企業面對批評的態度也很值得深思。顧客消費八百多元卻體驗不佳,發表真實反饋,本應成為企業自查和改進的契機。若只是一味強硬,甚至揚言“起訴”,這種對抗性姿態無疑會加劇信任流失,也無益于品牌的長遠建設。
說到底,消費者關心的從來不只是“西貝算不算預制菜”的概念辨析,而是吃飯的人是否被真誠對待。菜是不是現做、有沒有鍋氣、值不值這個價,食客心中自有答案。近年來迅速崛起,在全國遍地開花的“江西小炒”,憑著明廚亮灶、現炒現做的扎實功夫,真材實料的誠意經營,贏得了越來越多食客的青睞。看菜點菜,鍋氣騰騰的炒菜過程完全透明地呈現在顧客面前,新鮮看得見,允許消費者用自己的體驗說話。
關于這場爭議,概念的厘清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讓消費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的透明機制,誠實告知,用心烹飪,合理定價。只有當商家不再遮掩,消費者不再猜疑,這場關于預制菜的爭論才能真正找到出口,餐飲行業才能朝著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