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兵講抗戰往事|104歲老兵齊克新:“不打走日本鬼子,不能過好日子”
來源: 大江新聞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9月02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鄒海斌報道:“這是父親抗戰時留下的彈片創傷。”8月6日,記者前往抗戰老兵齊克新的居所采訪時,齊魯林托著父親受傷的左手說道。談及抗日戰爭,齊老眼神堅定,話語也變得激昂起來。80多年前,他投身八路軍的革命熔爐,在抗日戰場拋灑熱血。
齊克新原名齊泮學,1938年的山東單縣,17歲的他正在秦臺讀書。彼時的華北大地,抗日救亡的怒潮風起云涌。
齊克新回憶道:“1938年春,八路軍抗日救亡工作團從山西來到我們村,駐扎了二十多天。他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幫我復習功課,還給我一些書籍。漸漸地,我明白了‘不打走日本鬼子就得當亡國奴’,也像母親說的那樣,‘不打走日本鬼子,不能過好日子’。”
滿腔熱血的齊克新和六七名同學走上街頭,高呼抗日口號,散發抗日傳單,宣傳“抗日人人有責”。這是他革命生涯的第一次“演練”,懵懂卻堅定。在抗日救亡工作團學習三個月后,他被分配到基干三大隊。
“參加八路軍,抗戰打日本,打完后回家過好日子。八路軍是老百姓的隊伍,是為老百姓求解放的。”齊克新說。1938年10月,他正式入伍,成為八路軍戰士,擔任青年隊長、宣傳員。
1939年2月初,齊克新隨八路軍115師東進支隊行軍作戰一個月,抵達山東郯馬一帶。同年5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聽黨指揮跟黨走”的信念融入血液,他為自己改名“齊克新”——克己奉公,迎接新生。
“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搶東西、燒房子,見人就開槍,殺害了許多老百姓。”說到日軍暴行,齊老咬著牙對記者說,“一定要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在日軍“三光政策”肆虐的魯西南,戰斗不僅在戰場上,更在人心。他和戰友們穿梭于村莊、集市,用樸素的山東方言,向識字不多的鄉親們宣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
墻壁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寧為戰死鬼,不當亡國奴!”的標語,是他們用石灰水刷出的民族吶喊;田埂間,“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八路軍”的民謠,是他和戰友們譜寫的軍民魚水情。在頻繁的反“掃蕩”斗爭中,他們動員群眾“挖好地道,藏好糧,不讓鬼子搶走一粒米”,讓日寇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隨著戰局變化,部隊幾經改編,齊克新歷任文書、連隊副指導員。郯城是連接華北與華中根據地的戰略要地,日偽軍的碉堡如鐵桶般密布,頻繁的“掃蕩”和封鎖使根據地生存異常艱難。齊克新不僅要確保戰士們在饑餓、寒冷和傷病的考驗下,始終保持高昂的抗戰士氣和堅定的政治方向,還要組織戰士學習,讓每個人都明白為何而戰。
皖南事變后,部隊奉命南下增援新四軍,抵達洪澤湖一線,一路行軍打仗,斗爭十分殘酷。齊克新回憶道,那時在敵后很艱苦,行軍打仗吃不上飯,只能靠地瓜芋頭充饑。齊老對記者說:“我那個時候啥不想,就想打日本鬼子。”1944年下半年后,部隊逐步將頑偽軍壓縮到鐵路沿線。
“部隊在秋收保衛戰中連續作戰15天,保障了群眾秋收無損。”齊克新回憶。一次,他們一個連主動出擊,擊潰頑偽軍搶糧隊,繳獲機槍兩挺、手炮兩門、步槍40余支,俘虜40余人。此戰中,當時任副指導員的齊克新榮立三等功,連隊兩名班長被軍分區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抗戰勝利后,齊克新歷經解放戰爭、抗美援朝。1955年,齊克新被授予少校軍銜;1957年,獲頒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
1958年,齊克新響應國家號召,赴福建龍巖支援地方建設,后轉至江西高安八景煤礦……崗位在變,但革命軍人的本色始終不變。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