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之間的“神經舞蹈”:破解迷走神經的“過度剎車”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7月09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羅素靜報道:近日,65歲的鄒阿姨因暈厥待查來到南昌市第一醫院心血管一科住院,接診的陳暉主任醫師查看了動態心電圖、顱腦磁共振、視頻腦電圖等檢查結果后,排除了鄒阿姨患上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和腦部疾病的可能。于是,在進一步做行直立傾斜試驗后,提示鄒阿姨患上的是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心臟抑制型)。

  血管迷走性暈厥是最常見的暈厥類型,約占急診暈厥病例的66%。患者常因突發意識喪失導致外傷,且反復發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傳統藥物治療有效率不足60%,而心臟起搏器僅適用于特定亞型患者。那么,鄒阿姨的病該怎么治療呢?

  在李順輝主任的帶領下,心血管一科電生理團隊通過靶向消融心臟的迷走神經節來降低迷走神經的過度激活,以達到提升心率、避免暈厥的治療目的。團隊中的江小杰副主任醫師和高鴻主治醫師在患者局麻下通過股靜脈送入2毫米的消融電極,在左心房內構建三維模型。“這里是迷走神經節的‘密集區’,每一次電刺激都要觀察心率、血壓的微妙變化。” 高鴻介紹,當導管抵達左上肺靜脈與左心耳交界(左上迷走神經結)時,高頻刺激誘發了典型的迷走反射——心率從62次/分驟降至38次/分,確認靶點后,30秒的射頻消融讓異常神經信號戛然而止。繼續消融右上迷走神經節后心率明顯增快(達到90次/分),手術過程不到2小時。

  手術后第二天鄒阿姨就能下床活動,并復查了直立傾斜試驗,結果提示陰性。“我是很怕做這個直立傾斜試驗的,因為我術前檢查的時候暈倒在那里,臉色蒼白。術后復查一點難受都沒有,再也不用擔心會暈倒了,真的非常感謝醫生們!”鄒阿姨的言語中充滿感激。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游靜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