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以“新姿態”迎接國家級產業轉移盛會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前5個月新開工674個億元項目 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升級

  2024年,全省共調度推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54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855個;今年1至5月,全省調度推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37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674個……6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江西)”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江西)將于7月3日至5日在南昌舉行。這是我省首次承辦國家級產業轉移對接活動。

  從“新開工”項目的強勁勢頭,到“首次”舉辦國家級活動的十足信心,江西正以全新姿態迎接這場盛會。那么,江西的底氣從何而來?又將如何以“新姿態”迎接八方來客?文/鄒佳貝 本報全媒體記者陳陽

  ◎全省統籌推進產業轉移,典型案例頻現

  會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江紹龍介紹,我省各地加強統籌謀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政策供給,推動產業轉移承接項目簽約落地,涌現出一大批典型案例。

  作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龍南市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雙首位產業”承接產業轉移,打造了電子信息和鋰電兩個省級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產業方面,聚焦“芯屏器端”主攻方向,先后引進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產品涵蓋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智能終端等領域。截至2024年底,全市集聚電子信息規上企業110余家,其中營收超億元企業30家、超10億元企業2家,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69.34億元,同比增長2.74%;鋰電新材料產業方面,聚焦鋰電池原材料生產和回收利用領域,形成“上游碳酸鋰、磷酸鐵鋰,中游鋰電銅箔、膠粘劑,下游儲能電池、綜合回收利用”的閉環鏈條。截至2024年底,該集群擁有規上企業42家,其中營收超億元企業18家、超10億元企業2家,實現營業收入100.5億元。

  信豐縣依托PCB(印制電路板)產業基礎,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作,吸引200余家大灣區電子信息企業落戶,構建以綠色PCB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形成“上游電子信息新材料與裝備制造、中游PCB與智能模組、下游智能終端”的完整產業鏈生態圈。截至2024年底,該縣集聚電子信息規上企業152家,其中包括6家“中國500強”企業和15家行業頭部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8.94億元,同比增長18.32%。目前,信豐縣已成為“中國電子電路產業發展核心區”之一。

  余干縣與浙江省溫州市攜手打造汽摩配產業集群,成功吸引溫州汽摩配企業轉移,實現優勢互補。該產業從“一塊地”起步,經“一張圖”規劃,最終升級為“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并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首位產業,形成以輪轂制造為龍頭,涵蓋摩托車大排量發動機、數控機床、乘用車輪轂、冷卻系統、自動駕駛傳感系統等200余類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24年底,該集群集聚上下游企業107家,實現營收超100億元,同比增長78.5%,帶動就業6000余人。

  ◎制造業數轉驅動產業結構升級,“新經濟”增速亮眼

  目前,江西數字化轉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數轉機制體系基本完善,產業端一體推進成效顯著,供給端服務支撐持續優化。全省已建立26家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和百余所數字診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數字化診所、數字專員”三級服務體系基本成型。截至4月底,全省引進培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1070家。在各類服務商的共同努力下,已為16718家企業開展入企診斷,推動11352家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是國家場景化圖譜化重點行業試點省、數字化供應鏈貫標試點省和“數字工信”部省共建試點。數據顯示,我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60.6,居全國第14位,較3年前提升6個位次。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達40.36%,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8.4%,關鍵工具數控化率達64.2%。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信息化推進處處長高琨在會上表示,隨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含新量”不斷提升。稅務數據顯示,2024年我省制造業數字化投入達1463億元,剔除外部因素后年均增速達4.9%。其中,智能化設備采購751.6億元,數字化服務706.1億元,智能化軟件5.3億元。2025年1至4月,全省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稅收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3%和15.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稅收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6.1%和33%,增速均顯著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高琨介紹,數字化轉型對優質服務商的需求持續增長,為智能設備商、工業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商開辟了新賽道。為促進供需對接,我省通過舉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供需對接會等活動搭建交流平臺,積極引培優質服務資源,推動企業和服務商精準匹配,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

  ◎把握東部產業轉移機遇,多維度深化區域產業對接合作

  近年來,江西在推動有序承接產業轉移方面成效如何?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新舉措?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應炯介紹,近年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依托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以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為重點,深化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積極承接產業有序梯度轉移,不斷擴大產業開放合作能級,有力支撐了我省新型工業化推進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目前,我省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裝備制造等12條重點產業鏈引進省外項目資金占比超過70%,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穩定在1.1萬億元以上,為打造制造業強省提供了堅實支撐。

  當前,我國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是大勢所趨,這為江西加快新型工業化、構建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寶貴機遇。

  下一步,我省將以產業為紐帶,深化與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等區域的產業對接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拓展產業發展增量空間,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提供高質量產業支撐。

  深化區域產業協作。充分發揮毗鄰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地區的優勢,對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等國家戰略,深度嵌入電子信息、有色金屬、新能源、裝備制造、航空等產業鏈供應鏈,探索產業跨區域配套模式,提升區域產業協同配套能級和水平。

  開展鏈式招商。圍繞增強產業韌性、提升鏈群能級,聯合各設區市和省直有關部門,組織實施重點產業鏈式招商,依托鏈主企業開展上下游招商,引進一批補鏈強鏈延鏈型項目。辦好產業合作重要活動,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招引重大項目,帶動社會和民間投資。

  加快產業集群建設。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進一步明確全省產業集群布局定位,優化培育體系,推動各地打造更具辨識度的產業集群。以“六個一”模式(一個集群促進組織、一個產業聯盟、一批優質企業、一個制造業創新中心、一支產業基金、一所現代產業學院或產教融合共同體)實施產業集群提能升級工程,體系化、專業化、市場化推進我省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產業轉移承接能力。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游靜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