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多維交通織網 物流成本持續“瘦身”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降本增效 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經濟的大棋盤上,物流是一枚關鍵“棋子”。物流成本實實在在影響到企業利潤,當物流成本降低,企業利潤空間得到釋放,更有利于增強自身競爭力。近年來,不沿邊、不靠海的江西,在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多式聯運、降低制度性成本、簡化審批流程等方面發力,取得積極成效。
尋烏縣創新打造6條物流專線讓運輸成本直降38.9%,一年省下近千萬元物流費;無人機與高鐵聯動的“低空運輸網”更讓贛南農鮮10分鐘抵粵……一大批案例涌現,2024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預計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左右。
文/圖 鄒佳貝 本報全媒體記者陳陽

尋烏縣產業孵化示范基地
■從“轉運貴”到“專線通”
尋烏破局山區“零擔”物流降本38.9%
尋烏縣地處閩、贛、粵三省交界地域,因為“山高路遠”而被貼上了“交通小縣”的標簽,境內物流運輸主要還是靠公路運輸。隨著縣內工業經濟發展壯大,工業物流特別是“零擔”物流需求越來越大,企業的物流降本愿望越來越迫切。
亨耀化纖有限公司自從去年從福建搬遷到了尋烏,每天有30噸左右的貨物發往泉州,因為沒有物流專線,貨物中途要轉運,運輸成本較高。該公司總經理劉振鋒介紹,物流行業有“零擔”運輸的方式,即小批量貨物通過“拼卡車”送貨,“零擔”價格為500元/噸,大批量貨物則通過整車運輸,價格為200余元/噸。
這樣的運輸方式不僅存在價格偏高的情況,且時效性差、服務態度差。為了解決企業痛點問題,尋烏縣開始推進工業“零擔”物流改革,制定出臺了《尋烏縣產業園物流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由政府免費提供場地,牽頭整合物流資源,創建了產業園物流中心,開設尋烏至東莞、廣州、南昌等6條專線。
專線一通,效果立竿見影。“開通泉州到尋烏的專線以后,我們預估運費在100元左右一噸,一年能省下20多萬元。”劉振峰說道,未來,再也不用擔心“包整車太貴”“沒車可拼”的情況了。
尋烏縣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劉志沂介紹,自從產業園物流服務中心運營以來,物流用時同比下降了50%以上,推動工業“零擔”物流專線每月貨運量平均增長率為132.61%,物流價格同比市場價格每噸下浮38.9%、每立方米下浮了22.7%,為企業節省近1000萬元的物流費用。
物流便利,為企業省下真金白銀,同樣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來尋烏投產。據統計,2024年,尋烏縣新招引項目47個、簽約金額106.45億元,分別增長30%、69%,工業增加值47.53億元,同比增長9.8%。
■從“走陸”到“走水”
吉安破解制造業大件運輸難題 成本省30%
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今年以來,吉安市通過“陸轉水”,完成多個首次。
首單特殊材料順利到港卸貨。今年4月,在吉安港天玉作業區綜合碼頭上,巨型的吊機手臂正穩穩地將成品玻璃從貨船上放置到貨車上:這是吉安市青原區隆鑫建材有限公司的一批玻璃貨物首次嘗試通過水運方式從外地運抵青原廠區。據了解,該批貨物共800噸,從湖北經贛江水運線運送至青原區,相較于傳統的公路運輸,水運運量大、破損率低,運送成本可以降低40%。
大件水運領域實現“從0到1”。為解決江西方舟流體科技有限公司超高超寬大件冷卻塔設備的運輸難題,吉安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吉安縣交通運輸局、省港發集團等部門進行專題調研,破解制造業大件“走水難”問題。6月7日,吉安水運迎來歷史性時刻——裝載著56件大型工業冷卻塔的大型貨輪,在吉安砂石碼頭鳴笛啟航,經贛江—長江黃金水道直抵張家港港新重裝碼頭,最終遠赴印尼。
該企業負責人坦言:“這批不可拆解的超限設備若走陸路,需繁復審批、調配超100輛次運輸車,成本高昂。而水路運輸僅需3艘貨輪一次性完成整批運輸,相較公路運輸節省成本30%。”這充分彰顯了水運在大件運輸上的巨大成本優勢。
“我們聚焦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水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少、污染小等比較優勢,不斷為水運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吉安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硬件設施、軟件服務等各個環節入手,不斷提升港航服務能力和水平,積極引導鋼鐵、建材、制造等行業通過水路運輸原料、成品,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2024年累計降低物流成本超7000萬元。
■創新物流模式
多維交通助力“贛貨出海入灣”
從公路到鐵路,再到水運、航空,近年來,我省在持續推進降低運輸成本的道路上,走出創新路線,更讓江西走向各地。
讓我們先看看“鐵軌+海運”——
4月12日上午,隨著一聲汽笛長鳴,一列火車滿載著30組裝有蘆溪企業生產的電瓷產品等貨物的集裝箱緩緩駛出萍鄉贛西國際港——這標志著萍鄉贛西國際港至福州江陰港的海鐵聯運定點專列正式投入運營。
1000余噸貨物將穿越山嶺與平原,一路向南,直達福州江陰港站。在那里,它們將無縫接駁福州江陰港的出口班輪,繼續它們前往東南亞的旅程。
“這是我們萍鄉首次與福州江陰港開展海鐵聯運合作,為我們湘贛邊企業對外出口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進一步降低本區域企業的物流成本,同比其他運輸方式成本節約近30%,同時提升物流時效,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通過這條定點專列,我們的產品將更加便捷地走向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萍鄉市湘通建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春柳說道。
再讓我們把視角拉到空中——
近日,一批土雞、土鴨等優質農特產品從南康區隆木鄉高山農場出發,通過“無人機+高鐵”運輸方式,直抵深圳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周邊的養殖戶告訴記者,這樣的方式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這是全省首個“低空+高鐵”跨城聯運場景啟動運行,為贛南革命老區農特產品打開了通向全國市場的高速通道。
據了解,該物流模式在當地各農場設置標準化無人機起降點,打造農產品“無人機配送專線”。搭載了智能導航系統的無人機在高山農場和物流配送點間實現“點對點”低空運輸,一次可載重約20公斤,將原先汽車配送所需的2小時縮短至10分鐘。
作為全國首個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項目,贛州市南康區聯合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共同探索共建“無人機+高鐵+農特產品”的物流新模式,運輸時效較原來縮短50%,運輸成本降低約20%,推進更多優質農產品“山間到舌尖”當日抵達。
江西正以多維交通網絡編織起開放新格局。如今,鐵海聯運班列穿梭不息,無人機與高鐵聯動提速,物流創新讓“江西制造”與“贛鄱農鮮”加速走向世界。這不僅讓運輸成本的持續降低,更讓江西邁向國際舞臺的步履更加鏗鏘有力。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