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大賣場“戰略收縮” 沃爾瑪關閉江西最后門店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5年06月20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撤退”的背后:會員店、折扣店正狂飆突進

▲ 與大賣場頻頻傳出關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會員店、折扣店正在快速擴張。
深耕江西22年的沃爾瑪正在進行戰略收縮。6月15日,沃爾瑪南昌象湖店發布公告稱,將于今年7月16日停業。
象湖店不僅是南昌最后一家沃爾瑪超市,也是沃爾瑪在江西的最后一家門店。該門店的關閉,標志著沃爾瑪正式全面退出江西市場。
文/圖 劉興旺 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喻妍
撤出南昌
沃爾瑪超市撤出南昌并不意外。
從數據來看,近年來,沃爾瑪在國內的門店數量持續縮減。
財報顯示,中國地區沃爾瑪門店數量在2020財年至2025財年(截至每年1月31日)分別為412家、403家、361家、322家、296家和283家。2026財年(2025年2月1日至2026年1月31日)第一季度,沃爾瑪又減少3家門店,總數降至280家,較2020財年減少132家,降幅超過30%。
沃爾瑪在南昌閉店并非首次。2019年3月,經營13年的沃爾瑪解放西路店停業,成為南昌首家關閉的沃爾瑪門店。當時沃爾瑪方面表示,停業是因租賃合同到期,與經營戰略無關。
2021年至2022年,沃爾瑪在南昌的關店步伐加快:2021年關閉青山南路店和澄湖東路分店;2022年新建分店和青云譜三店西路店相繼停業。去年5月28日,沃爾瑪在江西的首家門店——南昌八一廣場店也宣告停業。
這家八一廣場店曾創下輝煌業績:開業首日即創全球銷售紀錄;2005年成為全球客流量最大門店,當年國慶期間單日交易量達40621筆;同年還斬獲全球最佳門店等9項內部大獎。
除南昌象湖店外,今年沃爾瑪在全國多地的門店也陸續關閉。自3月起,長沙高橋店、北京望京店、廣州天利店及鄭州金水路店等11家門店相繼停業。
轉型升級
沃爾瑪撤出江西,只是傳統大賣場困境的一個縮影。
今年5月,永輝超市新建中心店宣布停業。該店于2017年開業,曾是永輝超市在江西區域面積最大、開設時間最早的門店。
永輝超市的閉店并非個例。早在2024年,本土零售品牌旺中旺就一次性關閉了10家門店。當時,旺中旺發布公告稱,由于員工專業能力不足、服務水平有限,決定對部分門店進行調整,實施閉店管理。
南昌商超的大規模閉店潮始于2022年。包括南昌王府井首航超市、南昌青山湖大潤發店、G-Super綠地優選南昌綠地中心店、豪士多超市八一廣場店,以及沃爾瑪南昌新建分店、沃爾瑪青云譜三店西路店等多個品牌門店相繼停業。
面對困境,傳統大賣場積極尋求轉型。今年5月16日,永輝超市南昌首家“胖東來模式”調改店在青山湖萬達廣場亮相。調改后,該店商品總數從14081支精簡至12396支,新增進口商品占比達13%。其中生鮮品類調整最為顯著,鮮食比例從5%提升至20%,調整后的商品結構接近胖東來商品結構的80%。
5月30日,天虹2025年首家“sp@ce天虹超市3.0”在南昌煥新開業,標志著天虹正式啟動2025年全國超市門店升級計劃。
在借鑒“胖東來模式”方面,上饒嘉百樂超市走在前列。2023年6月,胖東來團隊對嘉百樂超市啟動幫扶工作,提出提高員工薪資、優化商品質量、調整門店布局、提升生鮮優勢、調整營業時間、挽回顧客信任等6項整改措施。
旺中旺緊隨其后。去年5月起,旗下4家門店開啟“胖東來模式”調改。其中,正榮大湖之都店作為首家調改門店,調改后日均銷售收入增長約30%,客流量日均增加300至500人次,增幅達20%。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賣場模式雖未徹底被時代淘汰,但正面臨轉型挑戰。其商品豐富、一站式購物的特點仍具價值,但電商崛起和消費習慣改變使其傳統優勢大打折扣。
狂飆突進
沃爾瑪大賣場撤退背后,會員店、折扣店、生鮮店業態加速擴張。
全球領先的消費者研究與零售監測公司尼爾森IQ(NIQ)發布的《2025中國零售渠道演變趨勢》報告顯示,隨著人口結構、經濟周期及技術發展的變化,中國線下零售渠道正加速向“小型化、生鮮化、折扣化”方向轉型。
在沃爾瑪全面退出江西市場前,沃爾瑪(中國)已重點推進山姆會員店的擴張。2024年10月,山姆會員店在中國迎來第50家門店。據聯商網統計,未來3年,山姆計劃在全國新增至少20家門店,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
山姆會員店表現突出。沃爾瑪財報顯示,2025財年(2024年2月1日至2025年1月31日),沃爾瑪中國凈銷售額達2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73億元),其中山姆會員店貢獻超1000億元,營收占比超過沃爾瑪中國總營收的三分之二,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會員店品牌正加速布局。除山姆外,Costco、麥德龍等外資品牌及本土的Fudi、盒馬X會員店均在積極擴張。與此同時,折扣店業態迅速崛起,樂爾樂、嗨特購、好特賣、奧特樂等新舊品牌競爭激烈。據窄門餐眼數據,截至6月18日,嗨特購在全國19個省份22個城市擁有129家門店,好特賣則覆蓋16個省份34個城市,門店數達607家。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詹軍豪分析指出,會員店、折扣店和生鮮店有望成為未來線下商業的主流業態。會員店以精選商品和服務吸引中產家庭;折扣店憑借低價策略滿足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生鮮店則因新鮮食材需求增長而快速發展。不過,這些業態也面臨競爭加劇、成本上升等挑戰,需通過經營創新、供應鏈優化和服務提升鞏固市場地位。
NIQ數據表明,自2016年全國大賣場門店數首次下滑后,線下零售逐步向小型化發展。疫情后,貼近消費者的社區店(如社區小超、便利店)成為現代渠道主流。截至2024年,社區店在現代渠道中的占比已達52%,較2020年同期增長6%。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