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02月13日     |    制作:  肖琳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本報全媒體記者 陳記昌

  信用是市場健康、規范、有序的“基石”。近年來,萍鄉以創建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為契機,多措并舉,深入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擴展信用服務應用場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年8月,萍鄉市獲評第四批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真是多虧了這500萬元信用貸款,要不然我們公司的資金根本周轉不過來。”1月22日,在江西康亦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法人劉佳華激動地說。

  去年3月,該公司因授信到期,外加年初農業生產急需增加各項投入,導致資金壓力較大。就在劉佳華一籌莫展之際,人民銀行萍鄉市分行以及萍鄉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為企業開展聯合信用評定。不久后,康亦源獲評“A級信用示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好消息傳來。

  “依托信用‘金字招牌’,蘆溪縣農村商業銀行主動為我們提供500萬元信用貸款,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去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實現較大增長。”談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民營企業帶來的幫助,劉佳華豎起大拇指。

  “凝聚多部門合力開展信用聯合評定,推動評定結果在金融信貸、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方面互認和應用,正是我市大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萍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興華介紹,近年來,萍鄉市堅持以制度為核心、數據為基礎、平臺為抓手、應用為關鍵,扎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并在打造數據中樞、提升監管效能、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為進一步夯實數據基礎,讓服務更加高效、深入,我們建成萍鄉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信用平臺建設全覆蓋,完成了省、市、縣三級數據聯動與業務協同。”萍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分管負責人張為告訴記者,目前該平臺共歸集各類數據信息1000余萬條,為信用監管、“信易貸”等信用應用工作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

  同時,該市積極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在市場監管、環保、交通運輸、稅務、教育等30多個行業領域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2024年以來,該市對4萬余家企業進行信用等級評定,為連續3年被評為A級納稅人的企業提供綠色通道辦理涉稅事項,引導誠信企業通過“稅銀通”獲得貸款。2024年,全市共有3539家企業獲得“銀稅互動”貸款30.73億元。

  “除了紓解困境的‘真金白銀’,我們還建立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茶敘日工作機制,面對面幫助誠信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并鼓勵各銀行機構圍繞制造業、‘三農’、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創新信用融資產品。”張興華表示,針對失信企業,萍鄉市大力探索信用修復新模式,幫助企業減負增信、輕裝上陣。

  “以前需要反復跑的事情,現在一個電話就辦好了,既節約了時間,也解決了到哪里辦、找誰辦、怎么辦的問題。”江西瑞州汽運集團樺烽汽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陳開維告訴記者,去年6月該公司因辦理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時缺失相關材料,向萍鄉交通運輸部門求助。該部門工作人員得知企業信用修復需求后,立即啟動遠程服務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近年來,為引導失信企業主動糾正失信行為,萍鄉市優化信用修復流程,創新推行“一網通辦”信用修復機制,讓企業“一次不跑”,在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增設“信用修復一件事”轉辦渠道,推動信用修復線上線下同步聯動。同時,創新開發行政處罰信息監測預警系統,有效解決經營主體因未能及時進行信用修復而影響招投標、獲取補貼等問題;建立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打通部門協同渠道,共享、互認修復信息,幫助經營主體解決行政處罰信息“多頭申請、重復修復、標準不一”問題。

  2024年,萍鄉市共為1400余家經營主體提供了信用修復告知書,信用修復電話提醒1000余次,開展信用修復主題宣傳活動9場,辦理經營異常名錄移出3511次,幫助近3500家經營主體從多個平臺同步完成信用修復。下一步,該市將持續完善信用機制、拓展信用應用場景、加強信用合作,不斷深化長株潭—萍鄉信用建設聯動,協同建設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打造湘贛邊信用示范城市區域合作新高地和信用示范標桿城市。

  值班編輯:傅藍天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郭寧



一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