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共青城:率先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西頻道 | 日期: 2024年03月05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共青城市高位推進,快馬加鞭,積極領跑低空賽道,發展低碳經濟,擁抱綠色能源、發展生物制造等,率先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僅僅是一道生產力改革問題,更是一道符合城市發展路徑的必答題。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對共青城而言,創新從何而來?3月3日,共青城市召開大抓落實大抓項目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動員大會,率先明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大會上,共青城市委書記盧治軒從強化科技、產業、人才、環境四大支撐,就如何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進行了安排部署。作為一個平均年齡僅30歲的年輕城市,共青城市敢想、敢拼,敢于在未來新賽道積極探索,率先建立了江西省首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制定了“有人機無人機融合發展,無人機領域率先突破”的戰略,全方位、全產業鏈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照亮了共青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燦爛星空”。
新年伊始,共青城市就啟動了總投資50億元的共青城低空經濟產業園無人機生產制造中心建設,按照“智庫+基金+園區+研究院+中試基地”模式,全力打造全國領先具有樣板效應的低空制造產業集群。如今,共青城市低空經濟產業園已入駐了低空制造產業園、大漢翔龍、空中未來、臨空通訊等10個項目,涵蓋研發、制造、運營、服務等板塊。未來,共青城將圍繞通航運營、通航制造、通航文旅和通航服務四大板塊,培育發展全產業鏈條,打造國內一流的低空經濟產業園,爭創全省低空經濟綜合示范區。
新質生產力,關鍵在質優。從農業植保到電力巡檢,從物流配送到旅游觀光,從環境監測到應急救援……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已經深入到生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無人機制造生產,在共青城市,無人機技術的應用研究已經先走一步。2020年10月,一家由北大博士譚翔領銜、來自中科院的“種子”企業——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便將創業布局選在了共青城市。公司負責人譚翔博士介紹,低空經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質生產力,翱翔星云緊抓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大浪潮,今年將重點打造軍民融合領域、海外領域,做深做實行業運用領域,堅決拓展教育培訓領域,形成加速推動翱翔星云向科創板上市的路徑。
目前,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還牽頭組建了共青城低空數字經濟應用技術研究院,面向智慧水利、智慧交通等行業,打造系列無人機組網遙感典型應用解決方案,產品實現訂單化預銷。同時,研究院旨在通過技術賦能,帶動更多企業聚集,推動更多無人機應用場景打造,助力無人機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
共青城面積小、人口少、工業基礎較弱,面對“先天不足”的條件,共青城堅持創新引領,積極引進來、走出去。2月26日至29日,市委書記盧治軒率考察團赴修水縣,以及湖南省長沙市、湘江新區、株洲市,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考察招商,學習借鑒各地在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城市建設、低空經濟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深入探索新質生產力,推動共青城市高質量發展。
直面問題短板,共青城把握形勢,增強向“新”而行的緊迫感。成功舉辦長江經濟帶(共青城)首屆低空經濟發展大會、長江經濟帶(共青城)基金創新發展大會、科技部無人機遙感比測活動等重大賽會活動近20場次,吸引了各界關注、贏得了廣泛贊譽。搶位發展開辟了新賽道,大力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獲評了中國十大特色基金小鎮、全省首批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全省數字經濟集聚區等榮譽。高標準打造了全國首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建成投用全省首個A1類通用機場,各級領導、業內專家、各界人士都充分肯定共青城抓住了風口。科技創新取得了新成果。深化“研究院+產業園”的科技孵化、產業轉化模式,光氫儲研究院孵化的硅瀛團隊,獲評第八屆“創客中國”鋰電(新能源)全國總決賽創客組第一名;漢可公司獲評第八屆“創客中國”江西省賽區第一名、全國50強;翱翔星云獲評全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特等獎。
新質生產力,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從何而來?加快科技創新已成為行業發展和企業成敗的關鍵。
走進南昌大學共青城光氫儲技術研究院,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排大型充電樁。與眾不同的是,該充電樁車棚棚頂布滿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周邊擺放著現場制氫供氫發電“集裝箱”,還有一個監測數據的大屏幕。
“這是全球首個集光伏發電、現場工業固廢制氫供氫發電和鋰電儲能于一體的智能互補示范充電站,該充電站每天可以24小時不間斷發供電。”南昌大學共青城光氫儲技術研究院辦公室主任張皓然介紹,這個充電樁占地面積近600平方米,整個研究團隊歷時3年多,才搭建起多類能源智能互補體系,實現“雙碳”目標。南昌大學共青城光氫儲技術研究院院長周浪談起共青城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時,充滿了信心。“我們自主創新的鋰離子電池快充石墨項目要實現產業化,高能量密度的復制材料——硅碳負極材料項目都與共青城的低碳經濟發展、低空經濟發展是契合的。”
而在共青城的一家生物制造企業——江西華夏源細胞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是牢牢把握新質生產力這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著重抓科研管線的開發,結合國際上生命醫學、生物醫學領域的新突破,緊跟技術創新。“我們依托集團的技術平臺,搭建基于腫瘤類器官技術的藥物篩查體系,從而幫助腫瘤患者快速找到合適的藥物,有序引入智能化設備,開展細胞藥品研發與制備。”該公司董事何佳表示。
2022年6月,共青城牽手科大訊飛,雙方將充分融合各自優勢,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綠色金融、智慧民生等領域拓展技術應用場景,將共青城打造成為中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面對新的機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總經理查偉旭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作為數字經濟當中最核心的引擎,我們將不斷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全力以赴把我們在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的主導地位優勢發揮出來,全面助推共青城高質量發展。”
共青城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各方有識之士。2月28日,共青城市舉行未來能源項目對接會,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陽青與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研究所、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眾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等院所、企業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綠色低碳發展,對接項目。
實干創造歷史,奮斗成就未來。共青城將聚集十家院所、打造十大平臺、組建十個聯盟、用好萬億基金,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力爭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50家以上;將緊盯低空經濟、低碳經濟、生物制造等三大方向,精準發力、開足馬力,加快創建全省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同時通過“伯樂攬才”“青英成長”“留共創業”“樂享共青”四大計劃,完善“引育留用”的人才生態,力爭到2026年,集聚國家級人才50人以上、省級人才100人以上,市級人才500人以上,努力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用改革手段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以市場機制推動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公平開放的大環境。
值班編輯:肖琳琪
值班審核:周艷華
值班編委:游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