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多舉措保護“古井名泉”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4年01月16日 | 制作: 江南小編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舒曉燕報道:1月15日,記者獲悉,撫州市自入選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以來,多措并舉對“古井名泉”和“地下水監測井”進行保護和利用。
全市36處古井名泉有出處
試驗區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不斷加強對古井名泉生態保護與修復治理工作。目前,撫州已委托省地質調查勘查院地環所完成全市古井名泉摸底調查,摸清了全市36處古井名泉情況,并選取部分古井名泉進行維護、整修,增加保護欄桿,統一更換標識標牌,刻制碑記,制作掃碼聆聽井泉故事等特色舉措,營造高質量古井名泉觀賞體驗景觀帶。重點選取28個古井名泉建立動態管理檔案、定期維護、定期采樣監測等工作,已開展了2期地下水水質監測,高度關注井泉水質狀況,全方位做好全市“古井名泉”保護工作。
探索“一井兩用”機制
自試驗區建設和以往旱情發生以來,撫州地下水項目新建監測井581口,累計建設抗旱井1786口。推進地下水“一井兩用”工作,整合監測井和抗旱井功能價值,是能助力全市抗旱水源變存量為增量,保民生、保供水、保豐收的有力舉措,也是為撫州市地下水監測網絡體系建設豐富數據支撐。目前,撫州市生態環境局已委托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與規劃院開展指導“一井兩用”轉換工作,現已基本摸清全市監測井與抗旱井分布情況,匯總整理出了全市兩井清單,初步明確“一井兩用”轉化技術指導意見,待研究細化后,逐步推廣實施。
價值轉換有創新
撫州市地下水資源種類豐富,其生態和經濟價值較高。撫州結合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地下水資源生態價值轉換途徑,爭取形成試驗有創新、經驗可復制、經濟有效益的試驗區建設模式。
目前,撫州正推動3處溫泉景區和3處礦泉水品牌建設,其中3處溫泉旅游景區可實現年生態價值達2000余萬元。2處礦泉水品牌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約1.02億元,黎川縣日峰鎮十里村1處天然礦泉水勘查項目,是我省迄今為止可采資源量最大的飲用天然礦泉水水源地,預計總價值約5億元。
值班編輯:周章云
值班審核:范俊杰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