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烏: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促易地搬遷群眾幸福生活
來源: 江南都市報 | 日期: 2023年04月12日 | 制作: 嚴佳成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尋烏縣學習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位于縣城東部,轄區安置點主要是以三標鄉兩個半村的整體易地扶貧搬遷戶,共安置易地搬遷戶756戶3289人。為助推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總體目標,尋烏縣按照12366的工作思路和“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群眾最大化”的要求,圍繞“1+N”陣地體系建設,整合平臺、優化資源、聚集各方力量,整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各平臺,極力打造一個集學習、服務、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文明實踐站。

學習社區安置點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總面積1600平方米,設有先鋒之家、健身小屋、“養育未來”中心、學習講堂(“學習強國”線下學習室)、科技小屋、就業扶持工作室、退役軍人服務室、巾幗小屋、志愿者之家、“四點半”課堂、書畫室、快樂書吧、書屋等功能室,打造了6個文明實踐點。同時,還因地制宜設置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百姓說事亭、文明實踐廣場等,覆蓋了各類群體。結合易地扶貧搬遷的特點,搭建了“思想引領、市民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播、權益維護”五大平臺,助推實現搬遷群眾盡快實現“農民到市民”的身份轉變、“務農到務工”的就業轉變、“農村到城市”的生活方式轉變,搭建了“思想引領、市民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播、權益維護”五大平臺,努力走出一條適合移民后續扶持、管理、服務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新路子。
思想引領平臺。尋烏縣對標文明實踐任務要求,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方式,常態化開展形式多樣的政策理論宣講、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等實踐活動,引導群眾樹立感恩之心,引領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市民服務平臺。圍繞關愛為民服務、就醫就學保障、科技知識普及,對接群眾需求,積極開展關愛老人、健康義診、課外輔導、親情連線、社科普及等各種“便民式”實踐活動,及時為群眾辦理戶口遷移、民政服務、醫療保險等事項,為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便捷服務。
就業創業平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實現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核心,我們尋烏縣把這項工作牢牢記在心里,緊緊抓在手上,通過就業技能培訓、就業信息服務、創業基地帶動,開啟群眾富裕之路。
時代新風平臺。圍繞移風易俗、文化惠民、典型評選,成立文明實踐理事會,積極引導群眾,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通過開展“踐行文明實踐宣言”(亮家風家訓)活動,開展“六星家庭”、好鄰居、好媳婦、好公婆評選和身邊好人等典型評選,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涵育文明鄉風、展現時代新風。
權益維護平臺。學習社區安置區依托文明實踐陣地、隊伍、活動,通過百姓說事、制定市民公約、矛盾糾紛調處、文明實踐理事會議事等方式,建立黨建引領機制、文明實踐積分機制、五治融合、六必訪等機制,實現黨建+文明實踐+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和水平,激發了群眾參與治理的熱情,治理方式由過去的剛性行政指令向柔性協商共治轉變,構建了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治理格局。
文/圖 范絞金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審核:何柳斌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