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生態環境局: 多舉措優化營商生態環境
來源: 吉安新聞網 | 日期: 2022年04月22日 | 制作: 江南 | 新聞熱線: 0791-86849110
17個行業45個類別的建設項目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31個行業51個類別的建設項目實行環評豁免管理……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聚焦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三服務”目標定位,簡化環評程序,優化執法服務,優化營商生態環境,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加快推動綠色轉型發展。該局聚焦聚力“雙碳”目標,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創新提升。積極服務“1+4”主導產業,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優先保障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做到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助力項目盡快開工建設。優化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確認,對已有排放總量指標、不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技改或擴建項目,取消污染物排放總量確認手續;其他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根據環評審批權限核算確認,實行一次受理、壓縮時限、及時辦理,讓企業只“跑一次”。
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今年實施簡化環評審批程序以來,該局共對農副食品加工業等17個行業45個類別的建設項目,實行環評告知承諾制審批;對納入排污許可登記管理類、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農產品基地項目等31個行業51個類別的建設項目,實行環評豁免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運用,推動環評審批事項網上辦理,實現“一網通辦”“一次不跑”;統籌使用園區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建立數據共享平臺,實現一個園區、一套數據、一體共享,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減輕企業負擔。
建立寬嚴相濟執法體系。該局制定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實施細則,對正面清單內的企業減少監管頻次,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監督執法差異化、常態化、制度化。全面推行非現場監管方式,探索利用無人機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和巡查,對企業正常生產做到“無事不擾”。建立企業免罰清單制度,對主動報告、妥善處置、未造成污染后果的,依法減輕或免除處罰。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審慎采取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措施,引導企業自覺守法。嚴格執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及時通過網站、公示欄、服務窗口等平臺,主動向社會公開行政執法相關信息,進一步推進“陽光執法”。
文/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 范小勇